“從清晨到深宵,我們的職責:新聞報道。不問風霜寒暑,在街頭奔跑,申訴人間苦難,給社會知道……”這首來自于1934年,上海新聲通訊社記者袁殊《新聞記者之歌》,記錄了記者職業的責任與奉獻真諦。
想策劃、篩選題、做方案,在經歷了幾個月的十八大報道策劃準備工作之后,得知能夠參與十八大前方報道的消息時,依舊無比激動。
“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當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聲音響徹會場時,當代表們的掌聲此起彼伏時,我深為能夠見證這一刻而自豪;當記者發布會與各代表團開放日上,中外媒體記者積極提問,熱點事件、敏感話題,代表們無一回避時,開放、透明、務實,我深為感受著更開放的中國而驕傲;代表駐地,一個個熱情的微笑,一個個認真的眼神,一句句噓寒問暖的話語,我深為感受這份“溫度”而溫暖;境內同行、境外記者,互幫互助,我身為這份經歷與這種和諧而榮耀。那一刻,我所能做的,為中國自豪。
中國時刻,是民意最集中的時刻,自信最閃耀;中國時刻,是民主最突出的時刻,力量最積聚。作為一名記者,不僅是時代見證者,更是輝煌的傳播者,在收獲著光榮的同時我深知肩上責任重大。為了能使報道更鮮活,為了能讓專訪更深入,做足準備與隨機應變缺一不可,會場內外,認真學習十八大報告精髓,找到合適的專訪代表,聯系新聞官并與代表提前交流;發布會上,不僅搶占時機、更要隨即應變。那一刻,我所能做的,積累收獲、快速成長。
會場、駐地對代表的采訪之余,街頭百姓也成了我鏡頭里、筆尖上的焦點。他們在聽了總書記的報告后有什么感受?他們在十年變化中有哪些體會?他們對未來的十年又有哪些期待?出租司機、交通協管、社區阿姨、建筑工地農民工……聽說我可以把心聲帶給代表,紛紛與我暢談十年變化,并提出有效建議。“十年前,我還沒開出租,現在的收入比原來翻了好幾倍”、“感謝我們黨提供這么好的生活條件、感謝黨在十八大報告中更多的提及百姓”、“希望我們農民工收入再能增長一些”。那一刻,我所能做的,只有記錄聲音,做好傳遞。
還是喜歡這么一句話:“你站的位置正是你的中國”。回想起開幕前的那個夜晚,和我一起的“戰友”們都失眠了,有的凌晨三點才睡,有的凌晨四點便醒;有的夢到自己居然當上代表,有的正在夢里冥思苦想稿子的題目。雖然有些疲憊,但我們見證了中國時刻,我們不怕苦;雖然經常見到“距離鬧鐘響還有三個小時”的字眼,但我們感受了激情榮光,我們很自豪。
見證中國時刻,我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