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中央書記處
2022年05月10日16: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今年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關懷和領導下成立的。100年來,共青團始終堅定不移跟黨走,團結帶領一代代中國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接續奮斗,成為黨的忠實助手和忠誠后備軍。
圍繞黨在不同歷史時期中心任務作出應有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青年運動的光輝歷程中,共青團發揚‘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優良傳統,為黨爭取青年人心、匯聚青年力量,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作出了積極貢獻、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共青團始終堅持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圍繞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作出了應有貢獻、彰顯了青春風貌。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根本社會條件。圍繞這一中心任務,共青團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啟迪青年、用革命理想感召青年、用黨的旗幟凝聚青年,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踴躍投身反帝反封建斗爭,為建立新中國沖鋒陷陣、拋灑熱血。共青團經受住了血與火的洗禮、生與死的考驗,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鮮明確立了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這一根本原則,在斗爭實踐中一步步走向成熟。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圍繞這一中心任務,共青團著力激發青年一代的主人翁意識,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響應黨的號召,向困難進軍、向荒原進軍,保衛祖國、建設祖國,在新中國的廣闊天地上忘我勞動、艱苦創業。堅持背靠黨委、面向青年,在祖國建設最艱苦的一線、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勇于爭先,充分發揮了突擊隊作用。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使人民擺脫貧困、盡快富裕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圍繞這一中心任務,共青團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發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為祖國繁榮富強開拓奮進、銳意創新。順應時代發展和青年變化,在經濟社會深刻變革中引領青年思想、服務青年成長,努力探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青年工作、加強自身建設的路徑方法,團的工作貢獻度持續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著眼黨的事業后繼有人、紅色江山永不變色,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共青團和青少年工作,主持召開黨的歷史上第一次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指導出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青年發展規劃,指導發布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專門關于青年的白皮書,指導制定《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中央團校改革方案》《中共中央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少先隊工作的意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年、熱情關懷青年、充分信任青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培養什么樣的青年、怎樣培養青年,建設什么樣的共青團、怎樣建設共青團等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課題,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為做好新時代共青團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時代共青團工作和建設取得歷史性成績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共青團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履職盡責、守正創新,團的工作和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發生深刻變革。
政治本色充分彰顯。全面加強政治建設,團內政治生態持續凈化,全團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黨、團、隊相銜接的育人工作鏈條持續鞏固,共青團員、少先隊員的組織化教育和政治培育大幅加強,團的政治功能持續強化。自覺將維護政治安全、防范化解風險融入團的各項工作,多措并舉夯實青少年抵御錯誤思想侵蝕的思想防線。
改革創新堅決有力。緊緊圍繞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目標,下大氣力解決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問題,各級團的領導機構代表性顯著增強,專職、掛職、兼職相結合的新型干部制度不斷完善,團在基層的有效覆蓋和組織活力持續提升,青聯、學聯、少先隊改革協同推進,黨領導下的以共青團為主導的青年組織體系展現出講政治、敢擔當、接地氣的良好形象。
引領青年旗幟鮮明。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青年,深入開展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國情形勢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組建2萬人規模的青年講師團,常態化深入青年宣講黨的創新理論、政策主張、偉大成就,引導廣大青年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愛和殷切期望。積極傳遞網上青春正能量,堅決開展網絡輿論斗爭,網上影響力引領力不斷增強。
服務大局主動作為。組織團員青年崗位建功,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勇當先鋒。在脫貧攻堅中全力以赴、盡銳出戰,扎實做好定點扶貧、援藏援疆等工作,幫助近50萬名貧困家庭青少年完成學業、解決就業;面對疫情防控等急難險重任務,聞令而動、主動擔當,累計組織30多萬支青年突擊隊、志愿服務隊,直接動員600多萬名團員青年參加抗疫斗爭。
服務青年實實在在。協調推動《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深入實施,省、市、縣三級青年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普遍建立,一系列普惠性青年發展政策和民生實事項目陸續出臺落地。依托人大、政協等政治參與渠道,完善反映青少年利益訴求的有效機制,持續加強青少年權益的法治化保障。全團每年募集社會資源數十億元,針對青少年急難愁盼問題提供多方面幫扶。
自我革命更加自覺。團干部隊伍的成長觀、政績觀進一步端正,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成為自覺,展現風清氣正的良好形象。團員先進性全面提升,入團標準規范嚴格,團內教育制度有效落實,團員規模結構持續優化。團內規章體系不斷完善,紀律執行日益嚴格。
繼續書寫不負黨和人民殷切期望的精彩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共青團緊跟黨走過的百年奮斗歷程,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的不懈奮斗與青春夢想,鐫刻下一批又一批共青團員的歷史光榮與青春足跡,給予我們極為寶貴的歷史啟示,指引我們自信堅定地走向未來。
堅定不移跟黨走。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政治性是共青團的靈魂。什么時候共青團堅持黨的領導的自覺性高,團的事業就發展得好,否則,團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必須切實做到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對黨赤忱純粹、絕對忠誠,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加強科學理論武裝。作為有遠大理想追求、以科學理論武裝的馬克思主義青年組織,共青團必須始終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信念,自覺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點上引領青年,堅持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團員、教育青年,著力夯實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共青團只有與黨的中心工作同頻共振,自覺融入廣大人民的奮斗實踐,才能有效實現、充分彰顯組織價值。共青團必須始終心懷“國之大者”,自覺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下思考和行動,在黨中央最需要的地方沖鋒陷陣、在最操心的事上為黨分憂。始終堅持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團結帶領廣大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保持蓬勃朝氣。青年是引領風氣之先的力量,銳意進取、勇當先鋒既是青春的特質,更應成為共青團始終不變的精神氣質。共青團必須始終滿懷理想、追求先進、充滿銳氣,堅持永久奮斗、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團干部要自覺做青年的榜樣,團員要努力成為青年中的佼佼者,團結引領廣大青年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深深植根青年。青年既是團的工作對象,也是團的工作力量,共青團工作和建設的生命力來自青年。必須肩負好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的政治責任,始終立足基層、根植青年,把廣大青年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竭誠服務青年,真心依靠青年,努力成為廣大青年遇到困難時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當好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
促進海內外中華青年大團結大聯合。統一戰線是黨的重要法寶,在黨的青年工作中用好這一法寶,就要把最廣泛的青年力量團結起來、聯合起來。共青團必須充分發揮在青聯組織中的主導作用,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起一切可以團結的青春力量。
堅持改革創新。共青團只有與時俱進、銳意革新,才能保持青年組織應有的生機活力。必須主動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緊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步伐,圍繞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方向,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將改革引向深入,把共青團建設得更加充滿活力、堅強有力,始終緊跟黨走在時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
堅持從嚴治團。團的基礎發軔于嚴,團的戰斗力源自于嚴,什么時候從嚴治團抓得緊、抓得牢,團的組織就有力量,團的事業就有朝氣。共青團必須自覺向黨看齊,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內,旗幟鮮明將“嚴”字作為自身建設的主基調,持續狠抓團干部隊伍管理和團員隊伍建設,始終保持先進性、純潔性,不斷增強戰斗力。
新時代新征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共青團將以百年積蓄的強大信仰力量、頑強斗爭精神、堅定歷史自信,積極投身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勇于在大風大浪中當先鋒、做闖將,繼續書寫不負黨和人民殷切期望的精彩篇章。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05日 12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