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德高 孫娟
2022年06月23日08:44 來源:中國青年報
日前,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共青團中央等1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通過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實現青年高質量發展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的發展方式。
中規院參與共青團中央委托的青年發展型城市評價體系課題研究,立足城市建設與青年發展的時代趨勢和現實問題,梳理近年來我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歷程,以面向未來青年發展的趨勢指導城市下一輪工作導向提出政策建議,以期助力各地建設好青年發展型城市。
一、青年發展的時代新命題
青年發展一直都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關鍵所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同志提出青年“四最精神”,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提出“四有青年”標準,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同志也對青年提出“四點希望”,勉勵青年“要愛國、要勵志、要求真、要力行”,促進新時代青年擔當民族復興大任。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由黨中央和國務院發布的青年發展規劃,是在國家層面為青年發展提出依據和建設范本,并把青年發展擺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
2017年,全國各城市打響了搶人大戰,全國100多個城市先后出臺人才新政。在這背后,是全國各地紛紛認識到,在人口紅利逐步褪去之際,一座城市是否具備對青年發展的吸引力,直接關系到城市未來發展的命脈與潛力。
縱觀近30年的全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趨勢,2021年全國人口14.12億人,人口凈增長僅48萬,創下60年新低,人口總量逐步接近拐點。青年人口規模也從2000年峰值4.9億逐步下降至2019年4.07億,占比也從41.6%下滑至28.9%。其中剛從高校畢業、邁入社會工作的25-29歲的立業階段青年群體約1.1億人,占比8.0%。
因此,建設充滿活力的青年發展型城市,吸引和凝聚更多青年參與推動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成為推動城市高質量創新發展的重要著力。
各地已經認識到青年作為實現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的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從關注“青年引入”,到培育“青年活力”,再到縱深推進“青年友好”,從全面化的角度展開青年發展的政策設計。目前已有90多座城市、300多個縣區明確提出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
在關注人才競爭的過程中,各地逐步從單一導向的“青年引入”政策開始轉向注重就業促進和創新培育。如杭州提出建設“世界青年友好城”,建設覆蓋全區縣的創新創業生態服務體系。鄭州等提出建設“技能型人才高地”,引導建設人才培訓基地,提升青年技能培訓水平。
近年以來,青年發展型城市得到各界廣泛認同,全面展開青年發展的政策設計。如深圳打造“世界青年發展型城市”,成都啟動“青年友好城市營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動”。保定、東莞、珠海等城市也提出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或青年友好城市。在省級層面,浙江建設“青年發展型省份”,貴州省建設“青年友好型成長型省份”,山東也在推進全省域“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等。
二、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的舉措建議
總結各地青年發展建設實踐經驗,可以發現,保障青年住有所居、鼓勵青年扎根立業、建設青年活力場景、引領青年先鋒價值,成為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和鼓勵青年奮進有為的四個關鍵領域。
——構筑青年樂居城市
青年在用腳投票選擇定居的城市時,首先關注良好的城市環境品質、完善的公共服務供給等因素。與此同時,不斷持續上漲的房價與各座城市落戶政策的階段性調整、通勤壓力等,深刻影響著各地青年的選擇。
在上一輪城市發展進程中,珠三角成為青年最向往的區域。深圳在過去5年內新增565萬人,廣州也增加463萬人。東莞、佛山也借助粵港澳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度對接廣深,強化青年聚集。
長沙、鄭州、西安、杭州等“強省會”戰略成效突顯。在過去5年里,長沙新增240萬人,鄭州新增288萬人,西安新增412萬人。其中,長沙借助嚴格的住房宏觀調控成為最適宜定居的主要城市。
北京、上海的人才政策轉向提高城市人口質量、優化人口結構的導向,特別放寬了對國內一流院校應屆畢業生的落戶門檻。
對此,《意見》在關注青年發展型城市居住環境方面,也在不斷深化各地的建設舉措,關注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積極解決新市民、青年等住房困難問題。
——營建青年立業城市
高校畢業生規模不斷攀升,就業競爭更加激烈。而在創新方面,雖然各項鼓勵創新的政策和平臺涌現,但創業成功率僅30%,貸款融資難、創新服務不完善等問題依然需要進一步解決。
北京、上海、深圳引領全國就業創業格局。北京引領創業氛圍,成為“全國創業第一城”。上海側重就業吸引,對高校學生保持極大吸引力。深圳在兩方面的表現均作為第三城地位。杭州也開始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武漢的“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鄭州大力實施黃河人才計劃,強化對研究型與技能型的人才培養。
為此在《意見》中,在優化就業環境上明確健全青年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健全勞動權益保障機制、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等方面,為青年提供高質量就業機會。而在動員創新創業方面,也意在完善人才發現培養、評價使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機制。
——建設青年活力城市
注重城市公共空間營造、激活城市公共空間活力成為“人民城市”建設的重要內涵之一。各地青年發展城市的建設同樣離不開契合青年特征、滿足青年需求的消費場景、文娛場景與社交場景的塑造。
上海、北京依然保持了極強的人氣與活力。上海開始關注公共空間微更新改造,建設吸引青年向往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北京也在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
成都和重慶在青年活力上顯示出成渝魅力,在抖音等平臺上躍升為指尖上最吸引人的城市。成都圍繞“三城三都”建設,專門建設青年專屬線下陣地。重慶也積極拓展“體驗經濟”,增強“山水之城、美麗之地”吸引力。
各區域商業中心也在積極塑造城市青年特色,如西安建設“新零售之城”,長沙大力發展夜經濟、“她經濟”;鄭州也在聯合塑造“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旅游形象。
《意見》也從助推生活品質提升方面,探索拓展青年喜聞樂見的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探索建立與青年發展相適應的城市公共服務空間與設施建設標準。
——引領青年有為城市
青年發展離不開青年志愿者,他們為城市文明注入蓬勃活力,并與城市形象緊密結合。《意見》也深刻關注如何讓激發青年先鋒示范作用,提出組織動員青年引領城市文明風尚、青年有序參與社會治理等方面形成具體落實,充分發揮青年在社區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在號召青年有為參與上,深圳的“義工服務”已經形成響亮的志愿者名片,武漢也逐漸成為一座“志愿者之城”。成都也邁向“青年志愿服務3.0時代”,推動青年有序參與國際志愿服務等。
(作者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青年發展研究團隊負責人,團隊成員包括:閆巖、陸容立、廖航、牟琳、程俊杰、胡雪峰、趙書、懷露、韋秋燕)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