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3日08:26 來源:光明日報
“你怎么跑貴州教書去啦?”每當別人問起這個問題,我的思緒都會飄向遠方……
2014年,大學即將畢業(yè)的我,面臨人生抉擇。在北京師范大學求學多年,“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早已深入我心,我是一定要去做老師的?墒,去哪里呢?習近平總書記一句“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為我指明了方向。沒錯!就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哪里最缺老師,我就去哪里。聽說貴州教育比較落后,我便在師大就業(yè)網(wǎng)的搜索框里輸入“貴州”二字。很快,工作定下來了。
第一次坐上開往祖國大西南的列車,連綿不斷的隧道使我的耳朵嗡嗡作響。下了火車,改坐班車,從小生活在平原地區(qū)的我,第一次見識了什么叫“山路十八彎”,耳鳴和暈車一路相伴,給了我這個湖北妹子當頭一棒?烧嬲搅藢W校,我才發(fā)現(xiàn),考驗比我想象的還要嚴峻。
彼時,我應(yīng)聘的學校剛剛成立,校舍還沒完工,暫時借了其他學校的一棟教學樓辦公。在這里,停水停電是常事,學校門口的泥巴路坑坑洼洼,小小的操場一跑起步來立刻塵土飛揚。加上飲食、氣候、居住等種種不適,一開始,真要拿出很大勇氣去克服。
媽媽了解這一切后,心疼地勸我:“環(huán)境這么差,要不還是回來吧!笨晌倚睦飬s響起一個聲音:“到貴州,難道是為了享清福嗎?不,我是來做老師的,班里的孩子還沒認全就跑怎么行!”這樣一想,我便沒空再去理會生活中的諸多不便,心里只剩下一個想法:作為一個初登講臺的新手老師,我該怎么盡快站穩(wěn)講臺,無愧于教育初心?
在空余的時間里,我一遍又一遍地聽名師網(wǎng)課,如饑似渴地閱讀,做密密麻麻的筆記……
漸漸地,我把每堂課都上成了優(yōu)質(zhì)課,讓歷史課堂妙趣橫生。學生們也愛上了歷史課,在我的引導下,他們不僅能編演精彩的歷史劇,做出富有內(nèi)涵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還漸漸樹立了民族責任感,開始有了遠大的理想抱負。記得畢業(yè)前在北京實習時,我曾經(jīng)震撼于北京學生的優(yōu)秀,但到了貴州,我同樣為這里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力感到驕傲。
教學相長,在陪伴學生成長的同時,我也實現(xiàn)了自己的轉(zhuǎn)變:撰寫研究論文,發(fā)表專業(yè)文章,申報省級課題,還利用假期完成了研究生學業(yè)。既然要學為人師,我就必須勤勉、奮進,身體力行地做學生成長的榜樣。
工作第二年,我就成了一名班主任,成了36名同學的“班媽媽”。只有22歲的我,學生會喜歡嗎?家長能信任嗎?忐忑中,我決定采用最笨拙也最真誠的辦法——陪伴。學生早起跑操,我便早早等候;學生十點半就寢,我便等他們睡著再回家;學生們青春期叛逆,人際關(guān)系緊張,我便組織他們?nèi)ヒ按,讓他們在游戲中拉近距離;學生們住校,只能吃食堂,我就想方設(shè)法給大家解饞,時不時煮一鍋餃子、做一點壽司、燉一盆排骨端給他們……就這樣,班級越來越團結(jié),家長們也一再為我這個不會說方言的班主任點贊。
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給孩子們講外面的世界。他們初三那年,我?guī)缀趺刻冒鄷n都安排他們上臺演講,主題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他們心懷遠方,努力奮斗。
如今,孩子們已經(jīng)上了大學,有的去了廈門、廣州,有的去了蘇杭,有的到了東北,最近的也去了省會貴陽。過年聚會時,學生開玩笑說:“老師,您把我們都送出去了,自己卻留在這個小地方!蔽倚πφf:“是呀,能看著你們一個一個走出去,我這個老師,才沒白當。”
(講述人:貴州省仁懷市外國語學校教師 薛冉 本報記者靳曉燕采訪整理)
對話
薛冉:
我從新聞報道中了解到2019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時任廣西北海市機關(guān)幼兒園(潿洲島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園長范徽麗的模范事跡。特別想請教范老師,從繁華都市到偏遠海島,您是如何適應(yīng)、調(diào)整,為了教育“拓荒”事業(yè)而勇毅前行的?
廣西北海市第一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園長范徽麗:
在28年幼教工作生涯中,潿洲島是我教育初心蓬勃躍動的地方。2011年,《北海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每個鄉(xiāng)鎮(zhèn)要建立一所公辦幼兒園”。2013年10月,身為北海市機關(guān)幼兒園園長的我,隨調(diào)研組第一次踏上了潿洲島,計劃將閑置的潿洲島城仔小學改造成一所公辦幼兒園。當我第一次走進閑置10年的校園,發(fā)現(xiàn)僅有兩幢破舊的兩層教學樓。東邊教學樓的一間教室里,一位村民看護著十幾個大小不一的孩子,教室外用漁網(wǎng)圍成一圈籬笆,算是圍墻;另一幢教學樓里,村民養(yǎng)著一群羊,不時傳來“咩咩咩”的叫聲。孩子們隔著漁網(wǎng)看著我,充滿渴望的眼神仿佛在說:我想讀書!
在返程的船上,我心潮澎湃。調(diào)研回來,面對無人愿意承擔的海島辦園難題,我主動請纓。從此,我便多了一份牽掛。
海島建園,困難比想象中更艱巨。從城市到海島,我顛簸于大海,每次遇到風浪,總要忍受翻江倒海的嘔吐。
2014年7月,一場史上罕見的17級超強臺風“威馬遜”正面登陸潿洲島,整個海島幾乎被夷為平地,幼兒園剛剛建好的食堂被吹倒了。面對全島停水停電施工癱瘓的打擊,是孩子們一雙雙清澈透亮的眼睛給了我力量。我?guī)е蠋焸儚念^干起:為節(jié)約經(jīng)費,我們向村里修路的施工隊借來水泥、沙子和石子,動手澆筑混凝土,把幼兒園的旗桿樹起來;停水了,我們就去村民家里挑井水;教師們?nèi)耸忠惠v小拖車,螞蟻搬家似的把玩具、教具一點點拖上島……
好不容易把幼兒園建好了,但由于海島艱苦、交通不便,沒有老師愿意上島教學。一次次輾轉(zhuǎn)難眠之后,我有了主意:潿洲島幼兒園與總園試行教育協(xié)同管理模式,以總園名義招聘教師,讓教師先上島服務(wù)3年,再調(diào)回總園。我挨個走訪了所有符合條件的老師,并幫助困難教師繳納了報考費用,終于為幼兒園爭取到了第一批老師。
2015年秋天,幼兒園開園了。孩子們在家門口的幼兒園參加了人生的第一次升旗儀式,激動得齊聲高呼:“五星紅旗,我愛你!”那一刻,淚水涌出了我的眼眶。一切都是值得的!
教育是喚醒,教育是點燃。我在教師中開展“你與最美的青春只差一張船票”主題教育,喚醒教師們內(nèi)心的愛與善,點燃她們的青春之火,引領(lǐng)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走進海島、扎根海島、筑夢海島。我相信,當你一切為了孩子,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本報記者靳曉燕采訪整理)
相關(guān)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