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4日09:10 來源:中國青年報
正值金秋,江蘇省句容市果牧不忘家庭農場內,1995年出生的南京姑娘華夢麗走在柿子樹下,抬眼望去是一片絢麗的橘紅。她清晰地記著每一種蔬果的豐收日期:5月油桃、6月黃桃、7月李子、8月葡萄……
在她眼中,按時令播種、收獲是一顆種子充滿詩意的旅程。“我們要做的就是耕種與等待。”華夢麗覺得,千百年來,勤勞的農民就是這樣在年復一年的美好希望中度過悠悠歲月。這也是她從小喜歡跟土地打交道的原因。
華夢麗對土地與生俱來的親近感來源于父親。經商多年的父親始終忘不了農村生活。10多年前,他在句容市天王鎮西溧村租下200多畝地,經營起農場。小時候,華夢麗對農場的印象就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碧綠。
經過辛勤勞作、四季輪回……一棵棵碧綠的植物長出金黃、橘紅的果實。對于土地上的“神奇魔法”,華夢麗感到新奇。她隔三岔五來到農場,幫父親干活兒。也是從那時起,她了解到農耕的辛苦。
“我想學農,我希望能用所學的知識幫助父親。”高考填報志愿時,華夢麗向家人說出心聲。在父母的支持下,她如愿進入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學習。
2016年5月,華夢麗從該校園藝技術專業畢業。她帶著5名同學,回到父親的農場。真正挑起擔子,華夢麗才發現經營農場并不輕松:果蔬價格提不上去、部分產品出現滯銷。農場有3萬多斤爛在地里的作物,公司的賬戶勉強能支付員工工資……那一刻,華夢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帶著經營上遇到的問題,她來到南京市場調研。后來,她發現一些醫生、高校教師對果蔬的品質要求較高。“他們的工作繁忙,對于包裝衛生、能直接食用的蔬果需求量非常大。”
回到農場后,華夢麗就領著員工把果蔬清洗得干干凈凈,打包好后再“送貨上門”。靠著干凈衛生的綠色水果,華夢麗收獲了第一撥客戶。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華夢麗的果蔬品牌“一炮而紅”。
沒過多久,一輛大巴車開進農場。經過詢問,華夢麗得知對方是南京某保險公司的員工,他們希望來農場進行團建,同事們一起吃飯、采摘水果。從中,華夢麗發現商機:“搞觀光采摘或許是條路子。”
這些來進行團建的公司為了省錢,給出的價格很低,選擇了在工作日進行。“周末,親子游比較多。工作日,農場里一般比較冷清。”為了招攬更多顧客,華夢麗答應了對方“錯峰”的要求。
讓她沒想到的是,前來團建的員工對于農場的產品十分滿意。臨走時,每人都買了一只農場養的雞。這樣算下來,華夢麗反而推銷了更多產品,“新商業模式”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就這樣,華夢麗開始結合親子游、戶外拓展、項目體驗等活動,把農場打造成集觀光采摘、休閑垂釣、農家餐飲、果蔬配送、菜地承包、果牧領養、動物喂養、草坪農事活動等為一體的“田園游樂場”。
2019年,華夢麗經營的觀光采摘項目,幾乎每天都迎來至少一車人。每年游玩人數更是突破10萬人,公司收入也達1500萬元。
在創業過程中,她的母校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也給了許多幫助。“學校里有什么好品種,也會聯系我。”讓華夢麗最難忘的,還是學校支持她參加第五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憑借3年的積累與學校的推薦,她最終榮獲金獎。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觀光采摘的游客銳減。2020年年初,連續幾個月,農場都處于關門狀態。生性樂觀的華夢麗并沒有發愁,她想趁閑下來的時間多鉆研一下培育技術。這時,一個機會找上門來。
從前為華夢麗制作過大棚的公司負責人找到她。該負責人反映,在其家鄉連云港,種植著大量草莓,但是部分農戶經常出現種植的果苗大面積腐爛的情況。“這些腐爛的果苗像是會感染,一爛就是一大片。”
聽到這些,華夢麗決定幫幫這些農民。一般來說,果苗都是生長兩年后掛果、第三年豐收。“一旦出現問題,就是3年的心血付之東流。”
她首先向當地村民提供自己培育的草莓苗。2018年,華夢麗開始向技術性農場轉型,與母校合作建立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向科技服務型農業轉型。
經過分析,華夢麗認為,不光是果苗,部分農戶的種植技術也存在問題。于是她到連云港,手把手教農民種植。
“別看她年輕,這女娃娃真有兩下子!”當地村民給她豎起大拇指。
多年來,華夢麗先后培訓學員1.6萬多名,免費技術性扶持農戶700余戶,累計為村民增收1400萬余元,帶動農產品銷售273萬斤,2021年實現人均增收3.2萬元。她覺得這是她作為新農人的使命責任。
華夢麗在電視機前收看黨的二十大現場直播。聽了報告,華夢麗的心中無比振奮:我一定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善作善成,立志成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尤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