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虹韻
2024年11月16日09:13 來源:學習時報
井岡山,位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20世紀20年代以前名不見經傳。1927年10月,毛澤東引兵井岡,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井岡山道路,從此,井岡山名揚天下。
1959年3月5日,謝覺哉初到井岡山時,詩贊井岡山:“祝賀你以前是中國的第一山,今后永遠是中國的第一山。”1962年3月5日,朱德重訪井岡山時,揮毫題寫“天下第一山”。2016年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茅坪八角樓革命舊址群與全國道德模范、革命烈士后代座談時指出,井岡山道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之作,從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
多次上井岡山,每次走進井岡山,思想都受到洗禮,心靈都產生觸動。走進歷史博物館,參觀舊居舊址,緬懷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重溫井岡山斗爭的崢嶸歲月,感悟井岡山精神的豐富蘊含,思索井岡山道路的歷史意味。
八角樓的燈光
“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閃銀光;井岡山的人哎抬頭望哎,八角樓的燈光哎照四方……”《八角樓的燈光》那熟悉的旋律,傳頌著一個美麗的地方——茅坪。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落腳茅坪,這是創建革命根據地的開始。井岡山斗爭時期,湘贛邊界黨、政、軍領導機關和紅軍后勤機關曾設立在此。茅坪的老屋都留下了革命者奮斗的足跡,承載著井岡山斗爭的苦難輝煌。
茅坪河畔的謝氏慎公祠由多棟房子構成,后院有一棟客家風格的赭黃色、磚土結構的二層樓房。房子閣樓頂上開了一個用來采光的八角形藻井,“八角樓”由此得名。一直到1929年1月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毛澤東經常在此居住和辦公。
八角樓門楣上,掛著郭沫若題寫的“茅坪毛主席舊居”紅底金字匾額。走進八角樓,沿著窄而陡的木梯登上小閣樓,左側就是當年毛澤東工作和生活的房間。閣樓只有10來平方米大小,頂部是一個八角形天窗,墻上有一扇木格窗戶。窗戶前,擺放著一張案桌,上面擺著一個竹筒鐵盞青油燈、一個硯臺。油燈有一小截小油筒,穿上一根鐵絲,擱上燈芯用來照明。油燈十分粗糙,已被熏得烏黑發亮。左邊的墻角有一方床架子,床邊有兩張高背椅。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八角樓上》的課文,描繪了毛澤東在八角樓工作的情形。當年,毛澤東身在信息閉塞的大山深處,就在這個簡陋的房間內,在昏暗的青油燈光下,寫下了兩篇光輝著作:《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八角樓的燈光猶如刺破黑暗蒼穹的一道閃電,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進方向。
大井的讀書石
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曾有三處住所:八角樓、大井和茨坪。1927年10月24日,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來到大井村,當地農民自衛軍首領王佐騰出房子給工農革命軍做營房。毛澤東的住處位于大井村中央,房屋坐北朝南,土木結構,因墻壁為白色,當地老表習慣稱之為“白屋”。毛澤東的屋子很小,家具簡陋,木板床上鋪著的稻草,仿佛還在散發著當年的味道。
如今所見的大井毛澤東舊居,是1961年在原址上按照原貌重修的,僅存的半堵殘墻被鑲砌在新墻之中。井岡山大井毛澤東舊居門前,佇立著一塊大石頭。當年毛澤東經常坐在這塊石頭上讀書、看報、批閱文件、思考問題,人們親切地稱其為毛澤東“讀書石”。毛澤東酷愛讀書,終生與書為伴,但當年井岡山地處偏遠、生活動蕩,加上敵人嚴密封鎖,毛澤東手頭可讀的書肯定不多。正如他在《講堂錄》中所言,“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毛澤東重視讀“有字之書”,也高度重視讀“無字之書”。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毛澤東十分注重調查研究,接觸實際、認識實際、研究實際,努力讀懂中國社會這本“無字之書”,深刻把握中國革命的性質和特點。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承載著一代偉人在艱難歲月里求索不止的感人故事,見證了以天下為己任的毛澤東走到哪里就把學習思考帶到哪里的可貴品質。
挑糧小道的“荷樹對”
井岡山根據地,“介在寧岡、酃縣、遂川、永新四縣之交”,東西南北方圓“共計五百五十里”,但“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滿萬擔,軍糧全靠寧岡、永新、遂川三縣輸送”。1928年4月朱毛會師后,隨著隊伍的壯大,糧食供給成為大問題。1928年12月間,朱毛紅軍在井岡山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挑糧運動。紅軍指戰員靠肩挑背馱,每天往返近百里,把30多萬斤糧食從寧岡運上了井岡山,有效解決了根據地的給養問題。
在朱德、毛澤東第一次會面的龍江書院內,有一副對聯:“白軍里將校尉飲食不同,紅軍中官兵伕薪餉一樣。”這副對聯準確揭示了紅軍和白軍官兵關系的天壤之別。如今,黃洋界下有一段紅軍挑糧上山的“挑糧小道”,從山腳下的源頭村直抵海拔1300余米的黃洋界哨口,全長3.1公里,高差700米,盡是羊腸小道,山高路陡、崎嶇不平。開國上將朱良才撰寫的《朱德的扁擔》一文,講述了紅四軍軍長朱德身先士卒、積極挑糧的故事,后來也編入了小學語文課本。
當年毛澤東盡管公務繁忙,依然親自參與挑糧運動。黃洋界哨口附近,有一棵高大的荷樹,樹齡已有200多年。挑糧上山時,毛澤東常和戰士們在荷樹下歇腳。當年,毛澤東曾在這里問紅軍戰士,站在黃洋界上能看多遠?紅軍戰士說,能看到江西和湖南。毛澤東揮手指向遠方說,在這里能看到全中國、全世界。
一次對談,輝映歷史;一種眼光,穿越古今。“堅持胸懷天下”,是《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所總結的黨百年奮斗積累的10條寶貴經驗之一,也是“荷樹對”留給后人最為重要的現實啟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