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止免费观看试看免费大片,亚洲色图中文字幕日本按摩,99国产精品视频久久国产,久久九九国产精品视频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中國共產黨創辦師范教育的早期歷程

嚴蔚剛

2024年11月20日08:3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中國共產黨創辦師范教育的早期歷程

   【黨史鉤沉】

   師范教育事關培養師資、造就人才,在每個歷史時期都承擔著重要的時代使命;同時,正是在承擔歷史使命的奮斗過程中,師范教育自身也在不斷發展。中國共產黨創辦師范教育始于蘇區時期,創立高等師范教育初現于抗日根據地,而新型正規化師范大學則始創于解放區。黨創辦的師范教育因應黨的革命事業需要而誕生發展,并為革命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蘇區時期:新型師范教育發端

   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陸續建立了多個蘇維埃革命根據地。當時,蘇區文化水平很低,文盲人數約占總人口的90%以上,因此,提高蘇區群眾的文化素質,直接關系到革命前途和人民幸福。毛澤東同志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蘇維埃文化教育的總方針“在于以共產主義的精神來教育廣大的勞苦民眾,在于使文化教育為革命戰爭與階級斗爭服務,在于使教育與勞動聯系起來,在于使廣大中國民眾都成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為普及這種新型教育,發展師范教育、培養一大批合格教師,就成為當時蘇區文化教育的首要任務。

   自1930年起,各蘇區白手起家,以馬列主義為指導,創辦了一批新型師范學校。起初的師范學校大多屬師資訓練班性質,比如1930年7月閩西蘇維埃政府開辦列寧師范暑期學校等。以后又陸續創辦一些師范學校,比如湘鄂西蘇區簡易師范學校、湘贛蘇區師范學校、鄂豫皖蘇區師范學校等。到蘇區后期逐漸發展成初級、中級、高級等多層次師范學校,這其中最著名的是徐特立主持創辦的中央列寧師范學校,是當時中國共產黨培養師資的最高學府。中央列寧師范學校的宗旨是“培養目前實際上急需的初級及短期師范學校教員、訓練班教員及社會教育與普通教育的高級干部”,規定修業期限為6個月至1年。

   1934年,蘇區根據教育實踐和現實需求,制定頒布了《小學教員訓練班簡章》《短期師范學校簡章》《初級師范學校簡章》和《高級師范學校簡章》等,規定蘇區的師范學校分為小學教員訓練班(專收現任或將任列寧小學的教員,以在寒暑假開班為原則)、短期師范學校(“迅速培養教育干部及小學教員”,修業年限以3個月為標準,但不能少于2個月)、初級師范學校(“以養成能用新的方法,從事實際的兒童教育及社會教育的干部為任務”,修業年限以7個月為標準,但不能少于3個月)和高級師范學校(培養“急需的初級短期師范學校教員、訓練班教員及社會教育與普通教育的高級干部”,修業年限以一年為標準,可按戰爭需要進行伸縮,但不能少于6個月),并對各類師范學校的課程、招生等作出明確規定,從而確立了蘇區師范教育制度。遺憾的是,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開始長征,蘇區的師范教育制度并沒有得到完全實施。

   蘇區新型師范教育之“新型”體現在以馬列主義為指導,充分體現了為革命戰爭服務、為勞動人民服務的立場和本質。同時,各級師范學校的學習年限都在一年以內,且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以速成方式滿足根據地教育所急需,為根據地的建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抗日根據地:高等師范教育初現

   全民族抗戰爆發后,黨中央從“一切為著前線,一切為著打倒日本侵略者和解放中國人民”的總方針出發,制定了抗戰時期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即從一切適應抗戰需要的原則出發,改革舊的不適應抗戰需要的學制、課程和管理制度等,廣泛發展民眾教育,建設義務的小學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

   根據中央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各抗日根據地十分重視發展師范教育?箲饡r期中共中央所在地——陜甘寧邊區由于處于抗戰的大后方,師范教育事業得到了相對穩定的發展。陜甘寧邊區曾先后建立6所中等師范學校,并接收改造了綏德師范學校。1937年,魯迅師范學校在延安成立,這是陜甘寧邊區建立的第一所中等師范學校。該校在教學科目和教材內容上,基本按照適應抗戰需要設置,學制短而靈活,學生入學資格不受嚴格限制,學生除學習組織外,都按班、排、連的軍事建制來組編。此后又相繼建立了邊區師范學校(也稱邊區第一師范)、邊區第二師范、邊區第三師范等中等師范學校。

   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始創辦自己的高等師范教育。1941年7月,延安大學成立,下設有教育學院,開啟了創辦高等師范教育的歷程。延安大學教育學院設有中等教育和國民教育行政兩個班,主要培養中學和師范學校的教員與教育行政干部。中等教育班以培養中學師資為主要目的,分設國文、政治、史地、數學4組,招收高中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當時,在中學或者高校中附設師范班、教育學院或教育系,是比較通行的做法,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的力量培養師資,比如,華北聯合大學(晉察冀邊區)設有教育學院、江淮大學(淮南淮北根據地)設有教育系等。

   總體來看,抗戰時期各根據地貫徹中央有關抗戰時期文化教育的方針政策,繼承了蘇區教育的基本經驗,堅持師范教育為抗戰服務,為根據地的政權建設、民主政治建設和經濟建設服務,制定了相應的師范教育規模、學制、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等。這一時期,黨領導下的中等師范教育規模較蘇區時期有所擴大,質量也有所提高,并且創辦了高等師范教育,為培養人才、推動抗戰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解放區:新型正規化師范大學始創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在思想上武裝廣大勞動人民及其他進步人士,動員組織他們參加和支持解放戰爭。解放戰爭時期與土地革命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相比,是時間最短,而革命斗爭和黨的事業發展變化最快的時期。在此期間,師范教育的主要作用是為解放戰爭、解放區的生產建設、接管改造舊學校而服務,師范教育自身也經歷了從非正規到正規化的轉變。

   解放戰爭初期,除東北解放區屬新建之外,其他解放區幾乎都是在抗日根據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于處于戰爭狀態,各方面急需干部,教師常被抽調,教師隊伍一直不夠穩定。因此,各解放區都大力發展師范教育,充分擴大師范教育的規模,廣設師范學校、短期師范學;蜞l村師范學校、中學附設師范班等。此階段師范教育的另一項重要任務是接管和改造敵偽的師范學校,比如東北解放區接管了大量敵偽學校,主要是通過政治學習,去除奴化思想,改革原有學校的管理體制、課程內容等手段進行改造。

   解放戰爭中后期,隨著戰爭形勢逐漸明朗,恢復經濟、發展生產、面向未來培養大批思想進步的專門人才提上了日程,這就要求師范教育除了在數量上繼續發展之外,更要在質量上提升,逐漸由非正規向正規化發展。這一時期,解放區在高等師范教育方面得到了較大發展,各解放區新建立的大學中不少都建立了中等教育師資的培養機構,比如:冀魯豫建國學院的師范部(華北解放區)、東北大學的教育學院(東北解放區)、延安大學的教育系(陜甘寧解放區)、山東大學的文教系(山東解放區)、華中建設大學的教育系(蘇皖解放區)、中原大學的教育學院(中原解放區)等。

   解放戰爭時期的師范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師范教育,始終在黨的領導下,堅持為解放戰爭和社會建設服務,為解放區的文化教育事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解放區的師范教育自身完成了向新型正規化的轉變,達到了革命根據地創建以來師范教育的最高水平,使中國師范教育邁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作者:嚴蔚剛,系東北師范大學副校長、研究員)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